品牌营销专业搜索
相 关 文 章
- -2003年中国广告市场展望
- -未来中国广告市场的七大“摇钱树”
- -2002年中国广告六大病症
- -戛纳广告节与中国广告
- -中国广告投放再度称雄亚洲
- -第二季度中国广告投放总额38亿美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(1)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&nb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&nb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&nb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&nb
- -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(6)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--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--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--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--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--
- -《商界》封面文章:中国广告病
- -谁撑着中国广告
- -2001年中国广告协会工作总结
最 新 文 章
- [品牌诊断]-麦斯威尔,最走心的浪漫撤
- [品牌诊断]-“天鹅可飞,孔雀难鸣”—
- [品牌战略]-也谈品牌战略架构
- [营销策划]-湖北“秘源玛卡酒项目”操
- [品牌战略]-品牌定位,你是要做自己?
- [品牌诊断]-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
- [营销诊所]-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
- [营销策划]-华丽转身的“新希望”:互
- [营销策划]-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
- [品牌攻略]-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“
- [市场纵横]-消费认知的“破与立”
- [营销策划]-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
- [品牌攻略]-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
- [品牌攻略]-大品牌时代的10个“不要
- [营销策划]-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
- [营销策划]-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
- [品牌攻略]-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
- [营销策划]-当下营销乱象
- [营销策划]-工业品营销,你喊错人了!
- [品牌攻略]-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
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市场纵横-->详细内容
中国广告业:世界群众大食堂 (2)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2-7-3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谁来打造广告航母
[记者]杨慧萍
黄升民:审视当前的广告业,有几个特点尤为突出:首先,广告业务开始分流,从混沌走向专业化,媒介代理虽然是业务的主流,但海外的大型媒体购买公司与专业品牌营销咨询公司登场后,中国本土公司开始调整自身结构和业务。其次,广告业告别“无本大利”时代,逐步进入一个高成本低利润的时代。还有,大资本向广告领域渗透,兼并重组开始。
刘国基:2001年,因为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,广告增长速度放缓。但是2000年中国人均广告消费额才6.07美元,而美国是540美元左右。根据一些调查
黄升民:放缓发展也是广告业自身进行结构性调整的结果。从公司运作上看,今后可能会有三种趋势:一、中国的强势媒体或者大企业集团,可能会投资打造本土的广告航母;二、本土广告企业通过上市融资,进行集团化运作;三、跨国广告集团兼并大量本土优势企业。
上举三个趋势都有实例为佐。韩国最大的广告传媒集团——第一企划就是三星集团投资的,其他的大型广告企业也都有大集团的投资背景。现有规模比较大的本土广告公司,如广东省广告公司、未来广告公司,通过改制可能上市融资,当然也不排除外资介入。2000年,以德隆为代表的金融集团,扬言要使用20亿元人民币,收购和兼并一系列的广告公司。
时学志: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,到2004年,允许合资跨国广告公司控股;到2006年,允许成立独资公司。国际上最大的广告公司都已进入中国,会不会加大投入,取决于他们的市场判断。
刘国基:在人才上,跨国公司也不一定比中国本土强。跨国广告公司的优秀员工,都希望留在纽约、柏林、伦敦这些核心市场工作。而且,在3~5年内,中国在这些跨国广告公司的战略中并不是核心,所以派到中国来的多数是从全球各地招来的二三流人才。但不能否认的是,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等地一流的华裔广告人也来了不少。那些跨国公司的创意总监大多都是在比稿、争取重大客户时才露一露面,真正做业务的都是中国本土人士。真正的本土人士,大家的水平相差并不会太多,只是头上多了一个4A公司的光环而已。
黄升民:自70年代始,日本电通连续10余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。其一条经验就是混业,即整合营销传播;另一条是积极对媒体进行渗透。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先是学习前一种模式,大多数都失败了。现在想学另一条路,可本土广告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,又找不到有力的杠杆来撬动媒介购买,只能坐失良机。
刘国基:整个90年代是“中国广告业的黄金时代”,获取5亿元以上利润的本土广告公司至少有10家,他们曾经有机会成长为大广告公司,但公司的专业水准和规模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。直至中国要入世了,这些公司的老总开始着急,忙着从4A公司挖人。但是他们错了,如果没有完整的一套系统,再好的人才也无用武之地。
现在本土广告公司积极争取上市,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核心资源和核心产品问题。在衡量一个广告公司的资产时,几项基本要素是不能算的:客户今天是你的,明天可能不是;人员也随时面临着流失问题;创意更难量化;营业额也不能代表实际利润水平。白马广告解决了核心资源问题,就是一块路牌值多少钱?这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测算。
实力规则遭遇中国狙击
[记者]杨慧萍
早几年,广告人被比喻为一群“苍蝇”,嗅到一块肥肉蜂拥而上,能揩点儿油就揩点儿。如今,广告人已从“苍蝇”升格为“蚊子”,他们牢牢叮住每一个客户,不放过任何机会吸出一口血。
然而,很多广告人在千辛万苦夺得一个客户后,将广告投放到媒体时又是另一种形态:好比一个猎人要打一只鸟,却朝树林里乱放一阵枪,最后不该死的鸟也死了,该死的却跑了。前者叫资源浪费,后者就是彻底的失败。
正是发现“广告投放误差”这一机遇,时任盛世广告台湾媒体购买部总监的李志恒为之心动,伙同盛世广告亚太媒体总监杨东念,试图将其媒体部门独立成为一家公司。
经过将近一年的协调,同属WPP集团的盛世、达比思广告及实力媒体公司,达成一个协议:由欧洲实力媒体提供品牌授权及技术支援,盛世广告和达比思共同出资成立实力媒体(中国),两公司的在华媒体购买部门并到实力媒体(中国),李志恒任总裁。
1996年成立的实力媒体(中国),马上接手盛世和达比思两家公司的媒体购买客户,盛世当时在华媒体购买的营业额是8亿元,达比思则是1亿元,因此实力媒体刚成立就有9亿元的营业额,一跃而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媒体代理机构。但是,5年下来,实力媒体总裁李志恒却不得不承认,这一国际通行的经营模式,在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,实力媒体的业务模式惟有转型。